抖音最新公布的推流算法公告:普通人该怎么抓住下一波内容红利?

为什么你的抖音视频没有流量?听过很多博主五花八门的说法,各有各的道理,不知道该信谁。

如果你仔细看抖音悄悄发布的12,000字的算法公告,你就会发现,获取流量的方法都写在规则里。

你没看错,最近抖音把藏了整整9年的压箱底算法给公开了,了解规则后谁是谁非,你自有判断。

这不是简单的透明度提升,而是一本每一个自媒体创作者都应该知道的内容创作宝典。

抖音推荐流量池

作为创作者,我们除了投其所好,还要顺其自然

投谁所好?当然是投粉丝的所好

大家应该发现了,你最近看过什么内容,便会推荐类似的内容给你。

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平台通过大数据提取你的阅览习惯,从而计算出你喜欢看这类内容。

顺其自然呢?当然是顺应平台的规则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每个平台都有自己的规则,你想要在一个平台上赚到钱,那必须了解规则。

虽然平台规则是公开的,但规则那么多,怎么看的完呢?

同是创作者,我懂,所以花了整整 3 天时间,我把抖音的核心逻辑拆成 4 个章节,用最接地气的话讲清楚:平台到底怎么推内容?普通人做内容,到底选什么方向才能被更多人看到?

一、推荐系统在找和你一样的人

第一部分:推荐系统它不是在 “猜你喜欢”,而是在 “找和你一样的人”。

你有没有想过:每天抖音上有上亿条新内容,平台是怎么精准挑出你可能喜欢的那条?

其实核心不是 “给内容贴标签”,而是用一种叫 “协同过滤” 的逻辑 —— 简单说就是 “人以群分”

举个例子:你平时爱刷宠物视频,刘亦菲也爱刷宠物视频。昨天她给一条 “柯基拆家后装可怜” 的视频点了赞,系统可能会想:“这俩人口味这么像,八成你也爱看”,于是这条视频就出现在了你的首页。

这背后的逻辑,比 “给内容打标签” 聪明多了。以前平台可能会给视频贴 “宠物”“搞笑” 的标签,再推给标了 “喜欢宠物” 的用户;

但现在,它更像个 “热心邻居”:知道你和张三都爱啃辣鸭脖,那张三刚夸过的那家卤味店,肯定也想告诉你。

它不管内容本身是什么 “标签”,只看 “谁和你差不多” —— 因为你们是 “同类人”

所以别再纠结 “我要给内容打什么标签” 了。平台比你更懂 “谁会喜欢你”,它会自动把你的内容,推给那些和你兴趣相似的人的 “朋友圈” 里。

抖音算法机制图

二、算法偷偷给你视频打分

第二部分:算法到底看什么?你的视频能不能火,全看这几个 “隐形分数”

为什么有的视频拍得像电影,播放量却不过千;有的视频就拍个家常菜,轻轻松松几十万播放?

答案藏在平台对 “用户行为” 的预判里。

算法其实读不懂你的内容好不好,它只关心一个问题:“用户看到这条视频,会做什么?” 然后给这些 “行为” 打分,分高的就优先推。

这里面有个 “价值排序”:收藏>关注>点赞>完播率。

比如有两条视频:

A 视频:100 个人看,90 人看完了(完播率 90%),但只有 5 人点赞,没人收藏;

B 视频:100 个人看,60 人看完(完播率 60%),但有 30 人点赞,20 人收藏。

算法会果断推 B 视频。因为完播率只说明 “用户没立刻划走”,但收藏意味着 “用户觉得这内容有用,想存着以后看”—— 对平台来说,能让用户 “舍不得走”“还想回来” 的内容,价值远高于 “看完就忘” 的内容。

再比如 “关注” 这个行为:用户点关注,相当于告诉平台 “我想长期看这个创作者”,这会让平台觉得 “这个账号能留住用户”,于是给它更高的推荐权重。

所以你发视频后,别只盯着 “播放量” 看,要重点盯这几个数据:

视频发出去 1 小时内,收藏量有没有超过播放量的 5%?

有没有用户看完后点关注?

评论区互动多不多(哪怕是骂你的,也算有效互动)?

这些数据才是算法给你 “打分” 的关键。就像考试,完播率是 “基础分”,但收藏、关注这些才是 “加分题”—— 加分题做得好,哪怕基础分一般,总分也能拔尖。

抖音社区多目标价值体系

三、算法的新天平

第三部分:长视频能火吗?算法的 “新天平”:不只要流量,更要 “留量”。

可能你又有疑问:到底为什么长视频能爆?抖音到底鼓不鼓励我们去做长视频?

这两年算法的逻辑变了:从 “追求瞬时流量” 变成 “追求长期留量”。

2024 年抖音创作者大会上,平台明确说了:优质内容要满足 “获得感、惊喜感、表达力、感染力”。翻译过来就是:用户看完觉得 “有用”“没想到”“被打动”,而且愿意 “回头再看”

这就是为什么长视频开始吃香 —— 但不是所有长视频都能火。

关键在 “收藏率”

比如一条 20 分钟的 “新手学化妆全流程” 视频,可能完播率只有 30%(很少有人一次性看完),但收藏率特别高 —— 因为用户会先收藏,等有空了分几次看,甚至化妆时拿出来对着学。

这种视频,算法会觉得 “有长期价值”,反而会反复推荐。

反过来,那种单纯靠 “开头 3 秒抓眼球” 的长视频(比如前 5 秒说 “我被老板开除了”,后面全是水内容),哪怕完播率高,也很难爆 ; 

因为用户看完不会收藏,甚至会觉得 “被骗了”,下次刷到你的内容会直接划走。

算法还在主动 “打破信息茧房”

以前你爱刷猫咪视频,平台就一直推猫咪;现在不会了 —— 它会故意夹杂一些 “关联内容”。

比如你常看猫咪,可能会刷到 “怎么给宠物梳毛”“适合猫咪的家庭植物”,甚至 “狗狗的搞笑瞬间”(因为宠物是你的核心兴趣,狗狗和猫咪算关联领域)。

这对创作者来说是好事:哪怕你做的是小众内容(比如 “老式相机维修”),算法也会帮你找到 “喜欢复古物件”“爱捣鼓电子产品” 的关联人群,而不是只推给 “明确喜欢老式相机” 的人。

普通创作者将会获得更多的机会,让更多不同的人来观看你的视频。

四、鼓励跟粉丝多互动

第四部分就是鼓励咱们跟粉丝多互动。

如果用户给好的内容进行评论,你回复一次,那么算法就会认为这是创作者和观众的一次有效握手;

你回复得越认真,算法给你的权重和评分就会越高,你回答得越详细,那么下一次你的作品就更有可能被推荐。

里面讲的主要就是内容的审核和治理。抖音也公布了一直以来最神秘的审核环节,主要就是人工参与加机器学习。

记住几个核心点:

1、所有抖音发布的内容一定会评估。

2、流量越大的视频审核越严格。

视频发出去之后呢,会先进入初审,抖音内部早就有了上百个不同类型的风险模型来检测,你的播放量越大,抖音就会把你的视频重新拉回来审核,反复鞭尸;

不触犯底线的视频就会进行下一波推送,最后播放量达到一个峰值的时候,就会进行第三次请回,这时候人工就开始介入。

所以我们做短视频内容一定要重视违规问题,不要存着侥幸心理做任何违反平台规则的内容,不然到最后也是浪费时间跟精力。

抖音内容流转逻辑

那新手小白应该做什么内容呢?

总结最重要的三个点:

第一,小众垂直赛道,不要为了曝光而做泛流量。

很多人刚开始做内容,总想着 “覆盖更多人”,今天拍美食,明天拍搞笑,结果流量一直上不去。

不用怕 “小众”,算法会帮你找到所有和你 “同频” 的人。就像喜欢 “手作皮具” 的人可能不多,但只要你内容够专,系统会把你的视频推给每一个在淘宝搜过 “手工皮夹”、在小红书看过 “皮具教程” 的人。

在新的推荐算法下,抖音一定能够给你找到精准的人群,好好的把内容做得有价值才是最重要的。

第二,要做会被反复消费的内容。

不要天天想着去蹭没有意义的热点,不要什么火就去拍什么,而是做一些经典问题的高价值解决方案;

算法现在越来越看重 “内容的生命周期”。那种今天火明天凉的热点(比如某首突然爆火的 BGM、某个转瞬即逝的梗),哪怕一时流量高,也很难沉淀粉丝。

真正值钱的是 “可以反复消费” 的内容:

系列化教程(比如 “30 天瘦肚子计划”,每天更新一个动作,用户会每天来看,甚至回头复习);

经典问题的解决方案(比如 “苹果手机 10 个隐藏功能”,只要苹果手机还在卖,就有人搜,有人看);

有 “复访价值” 的内容(比如 “北京胡同里的 10 家宝藏小店”,用户去北京旅游前,可能会翻出来再看一遍)。

第三,敢于跨界。

算法在打破信息茧房,这意味着 “跨界内容” 更容易被推荐给不同人群。

比如你是个健身博主,别只拍 “练马甲线”,试试 “健身 + 心理学”——“压力大的时候,为什么运动能缓解焦虑”,既满足健身党,又能吸引关注心理调节的人;

跨界不是 “乱搭”,核心是 “以你的垂直领域为中心,加一个相关的延伸领域”。就像 “美食 + 旅行”,核心还是美食,但通过 “旅行” 这个场景,吸引了既爱吃又爱旅游的人。

★ 结语 ★

好的内容和算法从来不是对立的,算法存在就是为了把有价值内容推荐给真正需要的人

在整个新的抖音算法生态下,真诚、少套路、共鸣、粘人心,每一个用心做内容的人,都能在这个平台闪闪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