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周,抖音电商连续发布四则治理公告。
9月19日,抖音发布《严打投资理财类引流诈骗》公告,重点打击利用低价商品为诱饵,诱导用户下载“投资理财”App的行为。
9月22日,平台进行了新规公示——商家/创作者-诱导第三方细则,将违规成本整体抬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如罚金显著提高,惩戒范围更广。
9月24日,抖音又公布了《打击提货卡引流诈骗》的阶段性进展。这一类黑产通过“线下提货卡+扫码兑换”的方式,将用户引至非法网站,形成线下到线上的灰色利益链。平台联合相关部门展开治理,标志着官方已将战线从线上延伸至线下。
9月25日,发布的最新“第二期”公告,则聚焦于更隐蔽的售后引流环节等更具迷惑性的诱导方式。
从打击投资理财诈骗、明确诱导行为细则,到围剿提货卡黑产、封堵售后引流漏洞,层层加码、步步紧逼,释放出一个明确的信号:平台对“第三方引流”的治理已不再是零敲碎打,而是进入了全链路、强监管的新阶段。这场整治不仅是针对诈骗团伙的清理,更是对所有依赖抖音流量做用户沉淀的品牌企业发出警示——曾经的“引流捷径”正在失效,合规运营、系统化能力已成为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一、平台整治不是封杀 而是生态保护的必要之举
抖音此次重拳,瞄准的是“公转私”灰色链路。一些违规商家以低价商品、包裹卡、售后承诺等为诱饵,将用户引导至第三方平台,进而实施诈骗或非法交易。这类行为不仅直接侵害消费者权益,更动摇了平台信任体系的根基。抖音连续出手,正是为了清除害群之马,维护交易安全,避免因信任危机导致用户流失。
我们看到,平台治理已从线上延伸至线下,例如对“提货卡+扫码”类黑产的打击,说明抖音正在构建全场景、全链路的防护网。这也反映出平台对生态完整性的重视,只有安全、可信的环境,才能支撑品牌的长期经营。
二、品牌阵痛:私域引流路径收窄 运营逻辑亟待转变
其实,对许多合规品牌而言,本轮整治带来的最大冲击,是过去常用的引流手段面临严控。比如包裹卡扫码送礼,曾是美妆、母婴等品类低成本沉淀用户的方式,如今可能被判定为违规诱导;
客服引导加群、添加微信等操作,以往用于售后服务和复购提升,现在也进入监管视野;直接引导用户跳转至微信、QQ等第三方平台的行为,已被明确列为禁区。
这些方法原本是品牌构建用户池、降低获客成本的有效路径,如今若继续违规操作,轻则面临罚款封号,重则店铺清退。品牌必须清醒认识到:在抖音生态中,“私域”的含义正在发生变化——从“把用户带出去”转向“在平台内做深运营”。
三、行业洗牌:合规者迎来新机遇 系统能力成决胜关键
灰色引流退场,笔者认为这是行业走向规范的必然。两类品牌将在这轮洗牌中脱颖而出。一类是长期深耕内容与产品力的品牌。它们凭借短视频内容、店铺自播、达人矩阵等平台内工具积累用户,不依赖外部引流,具备更强的内生增长力;另一类是善于使用官方私域工具的品牌。如抖音群聊、会员体系、企业员工号IP服务等功能,都能在合规框架下实现用户留存与复购。
相反,那些仍指望通过短期流量套利、违规引流的品牌,将逐步被清退出场。行业正从“流量收割”走向“留量经营”,系统化的运营能力成为竞争分水岭。
四、品牌应对:短期优化链路,长期深耕留量
面对监管升级,品牌未来是可以从两个层面积极应对的。
短期来看,快速自查、优化运营链路。
一是清理风险环节,审核包裹卡话术、客服引导流程,删除“扫码跳转”“添加外部联系方式”等敏感内容。
二是将用户沉淀场景迁移至抖音群聊、会员中心等官方工具,通过专属优惠、平台内互动活动替代外部引流。
三是强化售后服务的透明度,所有承诺均通过飞鸽系统完成,做到全程可追溯、可监管。
长期而言,品牌必须从“流量思维”转向“留量思维”。
一是深耕内容壁垒,通过专业人设店播、知识科普类视频等内容建立信任,降低对引流的依赖,比如冰泉就在这一块重新布局,通过优质内容建立品牌信任。
二是整合平台工具矩阵,结合抖音商城搜索优化、店铺会员分层、品牌号活动策划,构建内循环转化路径。
三是数据驱动复购,借助抖音罗盘等工具识别高价值用户,实现精准触达与长效运营。
真正优秀的品牌方,是欢迎合规、合理的规范运营的。抖音平台近期的四记重拳,既是对乱象的清理,也是对健康生态的重塑。对品牌而言,笔者认为,这意味着粗放式引流时代的终结,但也打开了精细化、系统化运营的黄金窗口。唯有放弃侥幸心理,将合规内化为运营基因,积极拥抱平台规则,与平台同频共振,品牌才能在震荡中站稳脚跟,实现可持续增长。
正如我们冰泉所坚信的:真正的用户资产,永远建立在安全、透明、信任的基础之上,将用户当成家人,就必须拥有家人般的真诚,这也是品牌基业长青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