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小红书短视频新的运营思路和方法

从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其实已经有好多用户吃到了小红书短视频流量的红利了,这批人包括我在内,可能有很多都是小红书的内邀用户(在别的平台上有账号的,直接被小红书以内部邀请的制度要约过来)基本上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内邀活动给短视频创作者做基础福利,就是每个作品都能保障我少有8000个小眼睛,说实话,这个对那些自己注册的用户来说确实是有点不公平,当然,这也算是平台规则的一部分吧。

2025小红书短视频新的运营思路和方法

一、平台现在的生态与用户画像

就抛开这些内部的活动来说,现在在小红书上发短视频也比某音上更有效果(特别是在转化层次,综合类别评估同比流量转化效果基本上可以达到1:20)而且在2025年的小红书生态里面,短视频的日均播放量已经突破了120亿次了,用户的观看时长也同比增长了80%,现在平台的算法已经完全从流量分发向价值分发转型,由于现在平台在刻意的向短视频创作者倾斜流量,所以我们也应该重新的理解一下平台的逻辑。

(一)用户的行为特征

1、现在小红书的人群结构已经产生了很大的变化了,根据罗兰贝格2025年的报告,现在76%的家庭购车决策聚焦在女性用户和年轻人的手里面,小红书的3.5个亿的月活用户之中,其中有50%以上是95后,两亿+汽车兴趣人群成为了未来消费主力,而美妆,母婴等品类用户行为呈现了显著的差异,就是说现在咱们女性的用户更关注产品与生活方式的契合度了(比如“周末单身约会淡妆”场景),啊,年轻的用户群则倾向于通过现在的ugc生产的内容而建立它的感性认知(内容种草的效果依然很好啊)。

2、整体的消费路径也已经有了改变,现在的用户决策已经不是单一的,直线型的流程了,70%左右的用户会看完咱们的小红书笔记(视频)之后,直接跳转到电商平台下单(所以说小红书的店铺现在也是很悲惨啊,门口的口粮不吃,非要跳那么远),但是多数的品牌因为内容同质化导致roi远远低于预期,这就是内容种草的时间周期过长了,很多人通过内容的场景化切入之后,逐步验证口碑,到最后完成转化。整个决策周期可能有一两个月的时间,创作者和品牌方哪能够等啊。

3、搜索场景现在是越来越重要了,大家现在都知道小红书基本快成了女性人群的搜索引擎了,什么事情都要问问小红书,就算这个月的大姨妈来的时间晚了两天,新手可能都要在里边找个究竟,然后评论区讨论个一二三四五出来,所以现在这日均超过三亿次的搜索量,就成为所有商家和创作者垂涎的需求入口了,甚至还由此诞生了专门做小红书搜索优化的机构。

(二)算法核心的逻辑

1、内容质量的权重现在毋庸置疑已经是放的越来是重中之重了,2025年算法升级之后,现在质量(原创度/信息密度)和用户互动(完播率/高价值评论)这两个指标提升了60%以上,这也就是为什么现在有很多的创作者不惜花大量的时间做非常精细化的实测数据,就是因为它的信息密度高,而且互动率相当的稳定,更容易进入长尾流量池和搜索流量池。

2、搜索排名的机制也升级了,由于引入了内容价值密度的指标,现在无论是笔记还是小红书的视频,依然都需要三秒之中,就要抓住用户的注意力,比如标题前20字必须包含核心词汇,这样才能够有效的提升关键词的搜索排名,针对内容部分还不能去做刻意的密度提升,一旦关键词的密度超过一定的份额,其实反而会适得其反。

3、用户偏好的评估功能也越来优秀了,现在我们的小红书用户基本上一键就可以调节推荐内容的多样性,这个机制现在是倒逼很多创作者必须要强制提升自己的内容垂直度了,很多内容账号都需要通过三级垂直标签来强化自己的人设,否则自然流量也是很难好到哪里去。

二、账号该如何进行冷启动?

很多人都发现2025年过去很多传统的冷启动策略都已经失效了,其实算法升级之后,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基于数据解剖和对内容的精准测试,说起来这个东西,对于大多数的内容创作者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特别是没有一定的自控账号规模体量,唉难上加难。

(一)先跑跑数据

1、去其他平台挖一挖基础数据,去分析一下天猫或者抖音最近30天的搜索词的Top 50,筛选高转化、低竞争的词汇,比如“吸引闺蜜面膜”比“老公面膜”转化率高40%,那你就优先布局这个吸引闺蜜面膜,记住数据才能证明一切,想当然的东西概率极低。

2、去各个电商平台,去把他们差评痛点全提炼出来,对用户来说,痛点就是卖点。对于商家来说,差评就是我们优质内容的创意来源,把那些在竞品之中差评里面的高频动词全都转化成你自己笔记的标题核心词汇,比如“实测不吓人,贴上这个面膜,老公就不做噩梦了”直击用户的痛点,(没事大半夜的贴个面膜啊,家里边走来走去的,谁不害怕呀?)。

3、分析那些加到购物车里边,但是没有支付的产品和商品,建立一个用户购买犹豫点的问答库,不要小看这个东西哦,这个数据以后在各个垂类里边越累积越有价值,它都能成为未来平台和品牌方和你合作的一个关键点,因为你对数据的统计扎实性和对用户的心理把控会因为这个问答库而大幅度的提升,甚至以会成为指导产品经理产出产品的一个核心,比如说“家里养猫,可以用吗?”这些特别有选择性的问题(面膜吓死猫也不是不可能)。

(二)账号矩阵设计

1、现在没有个矩阵,都不要说自己是做新媒体的了,到时候评论区有人骂你,你连个小号都没有,怎么去反驳?所以说矩阵最低的标配,最轻量化的标配就是一主一辅1+1的模式,这个已经不能再低了,当然优秀一点的话,一般是1+3的模式,主账号打造一个专业人设(比如颜值党实验室主任),辅助的帐号全都用模拟用户视角(比如女大学生真实测评),当然,你再来两个抽象派的,不太靠谱的,现在也是很能够博人眼球的(小学生也能用面膜),这样你的主账号发布专业内容之后,副账号就可以用记录真实体验的形式形成一个内容专业的互补。

2、内容差异化要反复利用,将自己的主账号的高热度笔记通过辅助账号进行一次二创(更换封面/调整叙事视角),比如你的主账号是做成分分析的,服账号就来一个毕业一年的大学生实测就可以了,目的就是降低咱们原创的成本。

(三)信任建设周期

1、前15天发布五到十篇算法认可的内容,重点优化咱们的标题关键词密度(前面告诉大家了,前20字必须包含核心词汇)和首段结构(必须植入两到三次关键词),这样就可以大幅度的提升搜索收录率。

2、15到30天的时候要启动三级垂类标签的策略了(从行业-到细分领域-到具体场景),目的就是要强化账号的垂直度。

3、30天到45天,这个阶段要通过咱们账号前身测试的内容形式,筛选出那些互动率在前20%的选题进行规模化的生产,因为这些都是我们经过数据测量得到的真实用户反馈,最后保留互动率最高的主账号和副账号的内容组合。

4、45天到60天,最后这个阶段就要建立搜索流量的护城河了,保证我们的搜索流量占比能够提升到60%以上(前面的自然流量也基本上跑完了),这个时候就要通过布局长尾关键词,让单篇笔记或者视频的搜索率有大幅度的提升。

三、内容工厂体系化的建立

知道今年2025年什么最牛吗?就是AIGC啊(人工智能生产内容),通过AI技术将内容创作打磨成数据驱动加创意迭代的模式,过去这个事儿是非常非常烧脑的,而且实践起来困难,现在效率大幅度提高。

(一)爆款内容预测模型

1、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黄金三秒元素库,现在很多云端的部署大模型已经允许咱们自己去做训练了,那么现在我们可以通过分析10万条爆款内容提炼出,从冲突开场、悬念提问、颜值冲击、奇葩反转、价值收获等各种各样高点击的元素周期表引发用户对内容的感兴趣和增加停留(完播)时长。

2、做一个专门给自己生产脚本的智能体,直接通过这个智能体可以实现输入产品卖点,它就能帮我们自动生成包含“痛点、解决方案、行动号召”的脚本框架,这样让我们整个的生产效率就可以提升好几倍,当然,具体的智能体设定的话,有很多要求基础的,就是按照适配小红书的规则标准去做,现在做智能体的技术门槛并不是很高,稍微学一下基本上就可以去搭建和使用了。

3、多模态整体的内容适配,通过智能体的搭建,实际上是可以实现一鸭三吃的,比如一键生成小红书竖版视频(这个是为了突出产品的细节)、某音节奏卡点的视频(强化作品的情绪感染力)、视频号知识讲解型的内容(最后用来做深度的转化),这样的话,同一个场景可以直接出三个版本,覆盖不同的新媒体用户端。当然,咱们现在说的这三个版本就是最基础的新媒体标配了,也是大多数做新媒体必选的三个平台。

(二)拍摄制作标准化的流程

1、画面构图还是要有一定的标准的,大家都知道九宫格加引导线的法则基本上是要确保咱们的主体突出,比如说你做测评的时候拿着某一个产品手部的动作占画面的2/3,配合产品的特写强化细节展示,当然,现在也可以直接用AI一键商品图,这个就自己要注意调整一下细节就行,不要让用户觉得你做的作品太水。

2、整体的光影控制尽量保持室内拍摄是5000k的色温,这样可以避免过度曝光或者是阴影。专业团队或者是个人博主都可以去买一个环形补光灯和柔光罩,这样你整体的肤色还原度就会变得很高,总之一个字就是让用,如果要感觉到你这个呈现出的东西是很舒服的,而且还要非常非常的清晰。

3、做短视频内容的时候还要注意的,就是收音标准了,不要让里边有太多的噪音,最好是买一个领夹麦,这个东西价格越高效果越好,自己慢慢去感受吧,也不好去过多评判,如果是搞户外拍摄的时候要注意防风,因为风声带来的噪音干扰,实际上用户是很难受的。

(三)剪辑包装也很重要

1、小红书上输出短视频,我们也要把某音的那些策略拿过来使用,特别是视觉爆点,比如说每15秒钟,我们就需要在作品里设置一个视觉爆点,哪管简单一点,你做成一个成分对比的动画,平均镜头时长压缩到1.8秒,镜头越短,其实能够拉高的完播率是越高的,让用户来不及思考就切换到了下一个画面,以15秒作为一个节点,比如说切换成成分解析、使用场景、效果对比等等。

2、学会使用特效,这个也是一个做剪辑工作时候的基础能力,特别是咱们在玩产品的时候,合理使用“放大镜跟踪”、“分屏对比”这些都可以增强信息密度的,信息密度越大,用户也许接收起来很吃力,但是他是有很大的获得感的,这样的话给我们点赞,或者是收藏的几率就会变得很大,同时一旦他感觉到了价值感或者有分享欲的话,还会转发。

3、千万不要小看字幕,这个东西现在的用户基本上已经习惯了,看短视频必须要有字幕了,因为很多用户其实耳朵听东西很不容易接收的到,但是眼睛扫字幕的速度要比谁都快,所以字幕的整体要和画面配色有一致性的搭配,在不影响整个画面的展示程度的情况下,字幕能够有一个显眼的效果,我们加一点描边和阴影,让用户能看到立体感,然后在关键的信息的时候要多停留一段时间,这样用户就能get到我们想说的核心信息了。

四、搜索流量的精细化运营

又回到前面,我们说的话题了,日均三亿次的搜索的小红书,现在SEO(搜索引擎优化)已经成为每一个内容创作者和品牌方增长流量的核心聚焦点之一了。

(一)关键词的布局策略

1、这里我们可以记一个基础的理论叫做“三维聚焦模型”(起个高尚大点的词,方便大家记),我们说的三个维度是,热点捕捉(这个可以用舆情监控工具去追踪24小时上升的话题)、用户痛点(前面我们提到过了去评论区,把内容全提取出来之后,做关键词的云分析)、差异角度(比如某个博主在拆解产品的内部结构)。

2、还要注意布局三级关键词矩阵,针对大众用户层,我们需要布局的是人群词加场景词,用来覆盖潜在需求;针对高潜力用户层,我们需要布局的是品类词加竞品词,这样可以精准的拦截对比需求;针对精细化搜索的用户层,我们需要布局品牌词加产品词,通过它来锁定明确购买意向的用户。

(二)内容架构的优化

1、在排版上要注意信息结构化的呈现,比如“测评维度”、“避雷清单”、“步骤拆解”用这些模块化的进行排版,记住把关键的数据进行加粗,能够让他们突出显示成为用户的关注点和记忆点。

2、视觉搜索的优化,我们在封面文字需要包含关键词(现在系统是有OCR识别抓取的),通过多图来展示出核心信息,用来提升整个搜索结果的页面点击率。

(三)搜索排名的提升技巧

1、为什么说矩阵账号很重要?现在专门给别人做搜索排名的,如果你没有一堆矩阵账号的话,你的评论回复的权重实际上是不够的,因为一个账号你不能去回复太多,但是在评论区进行关键词补充就变得相当重要了,我们主动的回复植入长尾词,然后让这些长尾词成为页面搜索的一些关键词,这些都需要用我们的辅助账号和一些小号去操作,因为主账号操作是没有用的,也会让用户产生违和感,平台也对这个有一定的限制。

2、数据复盘也要建立1套完善的机制,因为现在平台的数据变化速度太快了,我们每周都需要分析搜索占比比较高的笔记,比如说某一个内容搜索占比已经高出了30%,那我们就要通过追加评论更新置顶信息来提升这个内容的排名,从而延长内容流量的生命周期。

五、合规运营和风险控制

现在在小红书上做运营合规,基本上已经是账号生存的基础了,因为现在太容易违规了,很多违规其实都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种明确的规则,莫名其妙的有可能以前的一个老内容,老视频,老笔记突然之间一年之后就收到一个违规信息,也不是不可能,然后呢,投诉基本上起不到什么太大的作用,这种事情呢,就要求我们对所有的内容都要反复斟酌,一定要保障账号的合规运营和违规的风险控制,否则很多做的工作都付之东流了。

(一)注意内容审核红线

1、平时做笔记的时候做对比图一定要规范,最好能够标注原相机+拍摄时间,这样就不容易被平台做限流处理。

2、对于很多极限的词汇,一定要替换,比如说“最”、“第一”等词汇,这些可能不用细说了,都是老油条了,我前面的内容有直播的违规关键词,里边其实和这个是通用的,遇到这些极限词汇和敏感词汇,一定要把它替换掉,不要犯这种很低级的错误。

3、AI内容要声明,说起来这个东西也挺坑的,如果我们不主动声明的话,很容易被判定为搬运,如果声明了的话,就是在那个系统上面声明了的话,还很容易被限流,所以说在笔记的末尾可以标注“本文部分内容由AI辅助完成”,当然,这个标注也不用做的那么太明显,有就行了,最起码从规则上我们说的过去。

(二)交易导流的规避

1、站外导流是平台最恨的一件事情了,但是也是我们所有内容创作者最喜欢的一件事情了,因为毕竟所有的流量放在公域流量里边都是不安全的,只有进入我们的私域流量池才是最终的王道,但是呢,我们还是要注意尊重平台的规则,不要在笔记评论区个人简介中出现微信,淘宝链接等站外信息的字眼(评论区里边弄个小号,偶尔搞一搞,其实是可以的,当然损失账号也是成本,有廉价渠道的除外)。

2、直播的时候更要注意了,只能使用小红书的购物车功能,否则的话会面临永久封号的,比如在直播过程之中,需要通过商品列表展示产品,避免口播出现站外的平台。

3、品牌合作要通过正规渠道,就是咱们的蒲公英进行报备,否则就要被扣除25分,违规积分,可以理解,可以理解,毕竟平台要赚这份儿钱的。

(三)内容原创的保护

1、短笔记不少于100字,长笔记不少于600字,短视频至少要超出11秒,尽量不要被平台判定我们的内容为低质量内容,其实,针对质量这块,还有很多综合要求,这个自己在创作的过程之中,多找找感觉吧,因为那些维度的要求也没有特别明确的信息平台,在更新的时候也不会通知谁。

2、要使用平台的原创保护工具,发布之前,通过原创检查的功能来筛查重复度,因为三个月内的重复内容其实是可以触发限流的,这个错误也不要犯,没有必要。

六、用户增长与私域沉淀

现在所有人都知道公域流量不但成本在不断的攀升,而且也不会给任何一个博主或内容创作者带来安全感,因为平台规则一变,流量倾向一变,我们那些粉丝啊,都是一些虚的数字,说没有就没有了,就算有那些数字在什么用,小眼睛依然会被卡在某一个点上睁不开的,所以私域沉淀永远都是长效增长的关键。

(一)公域引流的策略

1、主页资料设计的话,这个还是要跟着平台的规则走啊,但是每个账号其实要求都不太一样,这一点的话一直都没有明确的说法,有些人在资料里边留个邮箱都不违规,有些人可能稍微提一下都会出问题,很多人也在简介里边直接植入钩子,比如说关注我领取某某某资料之类的,或者通过合计分类展示专业的内容,专业度提高了,也很容易引发关注和对你的私信。

2、评论区要掌握三级回复的方法,也就是反复跟用户进行三次沟通,可以大幅度的降低信任感,而且在这个过程之中,还能够挖掘到用户的需求,最后沉淀用户为私域的用户,这三次沟通,第一次要及时回复用户的基础问题,这个就是信任感的建立基础了,第二次的时候可以引导用户和你进行深度的互动,在这个过程之中来挖掘用户的需求,第三次就是私信来转化了,最终才能够沉淀到咱们的私域用户。

(二)私域运营的体系

关于私运营这个在我前面的内容,里边有详细讲,在这里就不详细讲了,反正整个私运营的话要设计一整套链路才行,针对不同的用户还要建立不同的客户群,当然现在由于过度内卷和群管理未必有那么方便点对点沟通,有的时候效果会更好,整个的私域生态还是要建立在自己持续优质的内容输出这一块。

七、变现模式创新和合规设计

大家都知道交易导流的规则限制是很重的,但是呢,我们还是要探索一个合规的变现路径,毕竟不能只受限于一个平台。

(一)跟品牌合作要升级

1、做内容共创加效果分成,要不然的话,就变成你在这里种草,给别的平台做了嫁衣, 这个有的时候为了保证效果和让品牌方能够有安全感,可以考虑在某些特殊的时间节点去做以增长量作为考评标准。

2、品牌词汇库的拦截,通过聚光平台精准的拦截高潜的用户,控制好cpc,定向投放给搜索过竞品的用户,有的时候花钱就是买个捷径。

(二)直播转化的策略

1、把场景化带货这一块一定要设计好,将产品使用融入到具体的场景,配合现实的福利来提升整体的转化率,这样才能够刺激用户的即时消费。

2、其他直播间惯用的老套路就不具体说了,还是在我前面的文章里边都针对直播这块整体的操作方案都写过,很详细的,而且这块都是各个平台通用的,感兴趣的话往前翻,慢慢去看。

(三)要善用知识付费

1、内容加服务产品的模式,有的时候直接让用户赤裸裸的为一个知识进行付费,当用户没有得到感的时候,他还是觉得不舒服的,但是呢,我们如果整体的包含了视频课程+社群答疑+产品试用,这个时候给课程定一个价钱,比如说19块9 29块9 39块9,那么我们的复购率就会大幅度的提高,它既是一个引导教育的过程,也是一个让用户能够有适用切入点的过程,只要你对自己的产品足够自信就可以可以了。

2、多语言的内容开发,还记得前一段时间,小红书平台突然之间挤入了很多老外吗?那真的是天降的红利,当然虽然说后续由于这个事件已经恢复掉了很多,老外在小红书的活跃度就没有以前那么高了,但是不代表他们不存在,他们偶尔还是会打开小红书看一下的,所以说我们也不要忽略掉这一个平台的海外用户市场(也许用户就在国内)习惯不同而已。

八、创新的营销模式

现在干巴巴的内容和那些实实在在的种草,其实有的时候小红书的用户也是有点腻了,因为现在的用户其实真的是既要又要还要要的东西是越来越多,所以说对咱们的内容创作者和品牌方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我们既要给用户提供情绪价值,还要向用户展示自己的产品,同时还要能够让用户感知到我们产品带来的价值感是远超出他付出的经济的,在这个难度之下,其实可以选用一些非常手段,比如说“短剧营销”,我们可以叫的赤裸一点就叫“爽剧营销”,现在这些爽剧,我们可以清晰的感受到这些编导的水平,真的是超级的高,因为所有的爽剧都是在朝着每一个用户的情绪价值最高点去的,在每一个爽剧里边都植入了各种各样的情绪拐点,让用户难以自拔(就是那种放下脑子也要去看的感觉)这个时候在短剧的情节之内做产品品牌,植入这个转化的效果,从综合的流量性价比来说,一定比硬广要高太多。

九、数据驱动的持续优化

一定要建立1套属于自己的数据优化体系,比如“数据采集→分析→优化”,这样内容才能够基于数据的说话进行不断的提高。

1、对核心指标一定要进行实时监控(当然也不是说要随时都看,比如要最起码定一个周期)完播率(目标>30%)、互动率(点赞+收藏+评论/播放量>8%);在用户增长方面,七日的留存率(目标>40%)、粉丝的转化率(播放量/粉丝数<10);商业转化的roi比重(目标>1:3)、客单价(通过组合销售提升30%)。

2、建立1套测试机制,比如,针对同一内容进行标题测试的话,一次性可以生成五个标题选择,点击率最高的那个版本,这样的话,内容一旦呈现出去,同比点击率也可以提高10%到20%;针对封面也要进行对比测试,比如将产品特写、场景化、悬念化,三种封面的互动率分别进行测试;发布时间也要进行测试,比如说几大核心节点覆盖早上起来8点(通勤时间)、中午12点(午休时间)、晚上8点(休闲时间)这三个流量高峰期都比其他的时段会高很多。

十、内容创作的终极本质

在小红书这个内容的战场上,其实我们用再多的工具和运营策略,都是在“术”上努力的结果而已,真正决定账号生命力的是“内容的价值密度”,现在2025年平台的算法已经能非常精准的识别到“真诚分享”与“套路营销”,所以说咱们创作者必须要回归到内容的本质了。

内容的本质,我们如果想简单的理解,在小红书上就是要呈现出“真实、专业、温度”,用原相机记录产品的使用过程,避免过度修图,就可以增强可信度。通过博主考取相关的行业资质,让用户知道你的人设,就可以提升内容的可信度,增强权威性。通过在评论区里边互动,建立情感连接,让用户感受到“被看见”,甚至针对很多需求提供个性化的解决方案,就能提升粘性,前一段时间听一个大博主说过“当你的内容真正能解决用户问题的时候,平台所有的算法都会自动给你让路的”,在这样一个注意力稀缺的时代,我们只有坚持输出高价值的内容,才能够在小红书的生态中实现长效的增长,加油吧,宝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