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真正的对手来了。
抖音电商重大调整,升级低价秒杀频道
近日,外卖大战再次迎来高潮。阿里、美团狂发优惠券,最终淘宝闪购日订单数超过8000万,美团日订单量则突破一亿大关。
而当阿里、京东、美团打得如火如荼时,同为互联网巨头的抖音和拼多多,却显得颇为低调。
然而,看似平静的水面下,往往暗潮汹涌。二者虽然并不张扬,但也没闲着。近日小编就注意到,拼多多正面向产业带大量招商,而抖音也在产业带业务上持续加码。
有消息称,不久前抖音电商对低价秒杀频道进行了改版升级,货品供给从品牌全覆盖转为聚焦产业带优质民生产品,与超值购频道形成差异化的打法。
而且,平台还配套上线了“产地直供·超级秒杀周”专项IP,结合时令特点和“天天五折”等营销策略,投入优势资源,大力扶持产业带商家。
客观来看,这一调整算是个明智的选择。
“低价秒杀”频道本来就是抖音商城的一个重要展示窗口,在专属资源的叠加下,更是能为产业带商家带来巨大的流量和高转化率。
据抖音电商披露,在6月24日-30日的首场“夏日清凉季”产地直销主题活动中,秒杀频道整体日均流量环比增长131%,带动销售额环比增长31%,订单量环比增长41%。
报名并入围“夏日清凉季”的诸多产业带商品,在获得秒杀频道推荐加权、定坑和流量倾斜等资源扶持的基础上,日均流量环比增长190%,GMV环比增长41%,订单量环比增长49%,广受消费者欢迎。
抖音做出这一决定,也意味着它在货架电商上迈出了重要一步。一方面能更好地吸收产业带供给的红利,另一方面有利于抖音逐步逼近“全域兴趣电商”的战略目标。
同时,它也是抖音在产业带上积极布局的一个缩影。
早在2022年,抖音就启动了“产业成长计划”,以获取更多源头好货。
到2024年,抖音电商已经能将来自全国产业带的1.7亿款商品在一年内售出154亿单,同比增长39%。其中货架场景订单量同比增长了70%。
今年的618好物节,抖音商城发布的报告显示,大促期间,累计有1000个产业带厂长开播带货,售出外贸优品超25亿元。
而这次低价秒杀频道的改版,不仅能为消费者持续带来极致性价比的商品,还能为产业带商家带来新的发展机会,尤其是广大中小商家。
抖音官方数据显示,2024年,平均每天有超150万产业带中小商家在平台达成交易。
对于中小商家而言,他们中的很多商家都来自产业带。以量促单、做到比同款商品价格更低,本来就是他们的生存之道,也是他们的一个重要优势。
所以,对他们而言,只要在商品品质上加以严控,同时努力做到价格更低,在借势抖音庞大流量和扶持资源的情况下,显然在抖音会更容易有“出头之日”。
再加上该频道属于货架电商的场域,一些商家的“内容焦虑”也可以暂时放一放了。哪怕实在玩不转短视频、不会搞直播,也可以凭借商品的性价比吸引消费者。
因此,综合来看,这对抖音内的上百万产业带商家、特别是中小商家而言,确实是一个好机会。
不过,有意塑造品牌的商家也要注意,如果一直参与低价秒杀之类的活动,虽然能获得巨大曝光,但长此以往,也有可能会削弱品牌溢价能力。
同时,品牌也要趁势打出心智和口碑,挖掘更多卖点,提升利润空间,不能一直单靠走量来维持生存。否则一旦平台资源倾斜减少,订单量就可能出现断崖式的下跌。
抖音、拼多多,找到了同一条财路
无独有偶,拼多多也盯上了产业带的优质供给。
去年8月,拼多多宣布将投入百亿资源包扶持新质商家、新质产业带。后又推出“千亿扶持”惠商新战略。
近日,拼多多还面向产业带,大量招募工厂直营商家。
据了解,这是平台针对具备生产、加工、代工、制造资质的工厂商家所进行的一个专项认证和运营扶持项目。其目的在于让更多产业带的源头好货脱颖而出,挖掘并助力优质供给。
商家成功入选“工厂直营”店后,就会获得官方的蓝标认证,并享受到更多官方补贴的推荐扶持机会,如流量资源、特殊权益等。站外优质品牌、厂牌还可以在特定活动中享受比价保护等优待权益。在站外直播的“工厂直营”商家也有专门的资源扶持。
而从入驻要求上来看,拼多多主要是对工厂规模和店铺口碑做了限制。
不仅要求工厂在具备生产加工资质的基础上,年销售额超过300万(线上或线下渠道均可)、厂房面积超过300平,还要求店铺星级在4.5级以上,成长星级在3级以上;店铺评价分排名、质量体验排名均在30%以上。
当开发个体工商户或有限公司入驻时,有限公司要求注册资金需要超过100万,个体户注册资金则无要求。
此外,当商家为1688平台的实力工厂和超级工厂时,就可以联系平台小二,申请走绿色通道,直接成为拼多多的“工厂直营”商家。
当然,这也很正常,毕竟在产业带和源头厂家这一块,阿里旗下的1688平台深耕多年,体系成熟,堪称行业标杆。
以它的筛选标准为参考,拼多多不仅能够减少筛选成本,也提高了多平台优质厂商的入驻效率。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和阿里1688那B2B线上交易平台的定位不同,抖音和拼多多主要是依托庞大的 C 端流量,搭建交易链条。
前者拥有丰富的内容生态和超过10亿的月活用户(含抖音极速版用户),静待转化;后者则通过社交拼团模式整合大量C端订单。
这种让消费者“直连”工厂的模式,也有利于让产业带商家更直观地了解“市场需要什么、流行什么”,从而缓解商家在供给过剩、同质化竞争上的压力。
至于拼多多和抖音谁在这条赛道上更有优势,之后又会各自拿出什么措施,我们拭目以待,持续观察。
巨头掘金产业带,电商之争拐进正轨
事实上,除了抖音和拼多多以外,近年来其他电商巨头也在纷纷下场,掘金产业带。
例如去年11月,京东旗下的京喜自营发布“白牌国货工厂百亿扶持计划”。
今年3月,京东“春晓计划”全新升级,推出“新商三步法”和属地帮扶策略,帮助多个地区的产业带商家度过冷启动、实现确定性增长。
淘宝则在去年双12期间投入百亿流量,推出“淘宝新产地”IP,成功打造丹东等十大新锐产业带。
同在阿里旗下的1688更是多年来一直深耕源头厂货。截至今年2月,其年度活跃买家数已经突破1亿。
快手也在2023年就发起“产业带一期计划”,2024年推出“产业带二期计划”。
毕竟,随着流量红利的日益见顶,在电商行业的下半场,平台们注定将迎来一场优质供给之争。
谁能掌握谁能掌握低价、优质、稳定、有特色的源头货盘,谁就能构造出未来电商竞争的核心壁垒。
而产业带作为优质供应链的聚集地,直达生产源头,能够提供大规模、多样化的商品选择。
同时,与传统销售链路相比,产业带通过平台直连消费者,省去了品牌方、经销商等中间环节,从供应链中挤掉了大量水分。
这样一来,在工厂毛利稳定甚至更高的基础上,用户依旧能享受到性价比更高的产品,平台也能通过规模订单赚取稳定的佣金。
再加上政策红利与产业升级的助推,产业带自然就成了平台“降本提效”的最优解。